夏季高温天气频发,热射病作为一种致命性急症,其发病往往较为突然,对人体健康威胁极大。很多人想知道:热射病是什么引起的?其实,热射病的发生与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相关。
1.环境因素
高温、高湿环境是引发热射病的主要外部原因。当环境温度超过35℃、相对湿度较高时,人体通过汗液蒸发散热的效率会大幅下降,导致体内热量无法及时排出,进而引发体温调节功能失调。
2.机体产热过多
长时间进行剧烈运动、从事重体力劳动,或在高温环境下进行高强度活动,会使机体产热急剧增加,超出散热能力,导致热量在体内大量蓄积,从而诱发热射病。
3.散热障碍
有些因素会影响人体正常散热,如穿着不透气的衣物,阻碍汗液蒸发;患有皮肤疾病导致出汗功能异常;处于密闭、通风不良的空间,无法与外界进行有效热量交换等,均可能引发热射病。
4.水分和电解质补充不足
在高温环境下,人体大量出汗,若未能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,会导致体内水、电解质紊乱,影响机体正常代谢和散热功能,增加热射病的发病风险。
1.老年人
老年人身体各器官功能衰退,体温调节中枢敏感性下降,且常伴有慢性基础疾病,对高温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差,是热射病的高发人群。
2.儿童
儿童的体温调节系统尚未发育完善,对体温的调控能力较弱,且自我保护意识差,在高温环境中容易长时间活动而不及时补水,易引发热射病。
3.户外作业者
建筑工人、环卫工人、交警等长期在户外高温环境下工作的人群,长时间暴露在烈日下,机体产热多、散热难,患热射病的风险较高。
4.慢性病患者
患有心脏病、高血压、糖尿病、肥胖症等慢性疾病的人群,身体调节功能受损,在高温环境下更难维持机体平衡,易诱发热射病。
了解热射病的成因及易患人群,有助于针对性地采取预防措施。在高温天气下,应格外关注易患人群,做好防暑降温工作,减少热射病的发生,保障身体健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