夏天到了,游泳成了很多人消暑健身的首选。近年来“食脑虫”通过泳池水进入人体引发严重感染的新闻时有出现,引发了大众对泳池卫生的担忧。不少人认为只要每天换水就能避免风险,其实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。那么,一天换一次水的游泳池到底有没有食脑虫?我们该如何科学预防?
所谓“食脑虫”,通常指的是福氏耐格里阿米巴原虫,广泛存在于温暖的淡水环境中,比如湖泊、河流、温泉和未经妥善消毒的泳池水中。这种寄生虫通过鼻腔进入人体,可能引发罕见但致死率极高的原发性阿米巴脑膜脑炎。
一天换一次水的游泳池,如果使用的是自来水或经过正规净化处理的水源,并且保持有效的氯消毒系统,理论上感染食脑虫的风险是非常低的。但单纯换水并不能完全消除风险。如果新注入的水源本身不干净,或者池水消毒不到位,依然存在滋生食脑虫的可能性。
1、注重个人卫生
勤洗手,保持居住环境清洁,减少细菌、病毒滋生机会。尤其在饭前便后、接触公共物品后,清洁手部可降低病原体侵入风险,是基础预防措施。
2、增强自身免疫力
保持均衡饮食,摄入足量蛋白质、维生素和矿物质,同时坚持适度运动,保证充足睡眠,让身体免疫系统处于良好状态,增强抵御疾病能力。
3、避免接触感染源
了解各类疾病传播途径,远离已知感染源,如避免与传染病患者密切接触,不接触被污染的食物、水源和物品,减少感染可能性。
预防疾病需长期坚持科学方法,不可松懈。若出现异常症状或接触高风险因素,应及时采取应对措施,必要时寻求专业帮助。